關節脫臼的劇痛總讓人難以忍受,但一名1歲2個月大的李小妹,平常沒有關節疼痛的問題,能正常翻身爬行,直到學走路時出現明顯跛行和長短腳現象,就醫才發現是「新生兒髖關節脫臼」,卻因發現的晚,錯失黃金治療時間,無法進行物理性矯正,需接受復位手術的治療,且術後仍需籠罩在髖關節發育不良等後遺症陰影中。
新生兒髖關節脫臼把握6個月黃金矯正期
小兒骨科醫學會理事長暨大甲光田小兒骨科醫師鄭本岡表示,在台灣,大約每1萬名新生兒就有15名有髖關節脫臼的問題,胎兒因子宮內空間緊迫或羊水少,在子宮內受到壓迫,或是孕婦進行臀位產時,過程中拉扯到腿及髖部,都可能造成寶寶髖關節脫臼。而女嬰因女性荷爾蒙的關係,骨關節更柔軟,脫臼機率又比男嬰高。
大部分的新生兒髖關節脫臼,在出生2至3個月時就可經物理檢查和超音波診斷出來,若能在出生後6個月內發現,通常只要穿著背帶2至3個月矯正就可以痊癒。
翻身爬行不受限!難察幼兒髖關節脫臼
不過,因為患病的寶寶平常仍可正常翻身爬行、站立,不會感覺疼痛,較不易發現異常,延遲診斷的機率很高,通常是在1歲學走路時,因蹣跚跛行的步態和長短腳現象,才被家長帶著就醫而確診。
閱讀更多資訊
髖關節脫臼≠痛幼兒延遲診斷率高
聖誕節、跨年、尾牙等即將陸續到來,糖尿病友註定和美食絕緣嗎?外食族如何吃得健康?麻辣鍋、燒烤等聚餐首選,要怎麼慎選入口食物,才能開心大口吃,又不會讓血糖亂飆?
點心或宵夜的挑選上,含糖飲料、泡麵絕對是NG食物,很多人胖就是下班很累,吃完宵夜就去睡覺,胖了一陣子沒有多久就發現血糖變高了。真的想吃宵夜,超商有賣蔬食滷味,裡面有一點點麵條,主要是蔬菜類,可以滿足口腹之慾,且熱量跟碳水化合物都還算是偏低的,算是不錯的選擇。
看更多「糖危機!台破2百萬人罹糖尿病」系列報導
- Dec 04 Tue 2018 23:00
岡本樂分享 糖友放心吃大餐 醫說進食順序很重要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